bat365官网登录在线主页(中国)有限公司

欢迎访问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就业信息

欢迎报考我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研究生

 2019年06月26日       点击量:

欢迎报考

宝鸡文理学院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研究生

卷首语

历史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趋于成熟。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省仅有的两所拥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我们将整合最优秀的师资和提供最优越的资源,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研究生教育不懈努力。

热忱欢迎海内外学子的到来。

什么是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是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3月批准设置的。20109月被国家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允许在全国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57MTA授权点进行招生,标志着我国MTA教育项目在全国正式启动。

2011318日,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TA教指委)成立,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下的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组织,秘书处挂靠在南开大学。

MTA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毕业生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TA

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四、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五、旅游管理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旅游管理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旅游管理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旅游管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旅游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政策研究或项目设计研究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与旅游管理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走近宝鸡

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之一,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宝鸡也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钛谷。宝鸡位于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宝鸡为炎帝故里,5000多年前炎帝生于姜水之岸常羊山蒙峪沟;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与扶风县交界地带),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周在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宝鸡是秦王朝前期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是秦始皇能够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举统一全中国的前期奠基地。

作为炎帝故里孕育华夏文明的宝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以自己城市名命名的学问宝学”(即宝鸡之学。炎帝在此开启农耕文明、姜太公在此钓鱼、周公在此著《周礼》、燕伋在此尊师重道、刘邦纳韩信之计在此暗度陈仓、张载在此创关学宝学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一个分支,由两部分组成:以北首岭为代表的炎帝祖先学和以炎帝、姜炎文化闻名的炎帝学,上承炎黄之学、周秦之学、关学延续至今,包含姜炎文化、太公文化、周公文化、诸葛文化、燕伋文化、张载文化等,具有特殊的文化及历史双重意义。

宝鸡是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于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之名最早见于宝鸡,国宝重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其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铭文,而其中宅兹中国(指天下之中)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晚清四大西周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出土于此。另出土有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以及逨盘、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另有秦公钟)、卫鼎等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重器。宝鸡市馆藏文物5万余件(),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071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74件,二级文物1303件,三级文物9042件。宝鸡是佛骨圣地,法门寺供奉着佛骨舍利。宝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西府社火脸谱、凤翔木版年画、剪纸、泥塑、草编等展示着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艺术。

宝鸡是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高地。

来到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恢复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宝鸡文理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勇开拓,文理精神薪火相传,教泽留芳,学校事业康庄发展、阔步向前。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201710月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学校建成宝鸡大学协议书;2018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坚持立足宝鸡、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及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多亩;拥有固定资产8.42亿余元;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260余万册。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9368名,其中本科生18940名,硕士生428名,韩国、巴基斯坦、乌干达、摩洛哥等国留学生22名;教职工1388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49名,博士300余名。同时,聘请了1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有5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教育硕士、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旅游管理、艺术硕士(美术领域)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数量呈翻番增长趋势。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凭借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汲取周秦文化精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和把周秦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的鲜明特色。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始终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两个基本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近10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先后荣获“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紧抓国家“双一流”和全省“四个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实现更名宝鸡大学,逐步推动学校由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转型,跻身陕西省高水平大学行列;通过1015年努力,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宝鸡大学。

招生概况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含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含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含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方向及特色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下设旅游企业管理、旅游风险管理和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三个研究方向。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本方向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旅游集团公司、景区、会展、旅行社、酒店、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技术、旅游休闲等传统及新兴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为优化旅游企业管理服务。我校拥有一支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教学与研究的专业教师队伍,部分教师长期在旅游企业兼职从事管理工作,有较丰富的旅游企业管理经验,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行业教师。这些具备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的教师能够保证该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旅游风险管理方向:本方向依托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及我校旅游综合实验室,通过与太白山、红河谷、大水川等旅游风险多发景区合作,研究防范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风险问题。我校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设备先进,拥有一批从事旅游地理、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旅游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旅游景区灾害防治等研究领域的教师,部分教师多次参与旅游景区风险管理及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评审工作。这些设备及研究经验能够保证该方向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质量。

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方向:本方向依托宝鸡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文化开发及保护等视角研究旅游及文化的跨界融合及旅游文化创意开发,为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我校许多教师长期专注于炎黄文化、周秦文化、关陇文化、西府民俗文化等地方性特色旅游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论文、专著及咨询报告。这些研究经验及成果为该方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四)学习年限、方式、学费与学位授予

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TA)基本学制为2年,采取全日制学习形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严格按照物价局审批标准收取每人8000/年。

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条件者,由宝鸡文理学院授予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五)考试科目、方式及复试要求

1.初试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考试形式为笔试。

科目:

英语二,总分10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总分200分,包括数学(75)、写作(65)、逻辑(60)

2.复试

由宝鸡文理学院自主命题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综合能力及外语水平。复试形式为面试。

宝鸡文理学院MTA招生以国家A类线为复试分数线。

1:近三年A类国家分数线

2017:总分170分,英语42分,综合84

2018年:总分165分,英语42分,综合84

2019:总分170分,英语42分,综合84

宝鸡文理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优惠政策

一、学费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严格按照物价局审批标准收取,均为8000/年。

二、奖助体系

1.奖助学金明细

1)国家奖学金:每人每次20000元,按条件评选;

2)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按国家文件政策发放;

3)优质生源奖学金:免收2020年学费,要求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并录取的哲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

4)学业奖学金:每人每次10000-4000元,按条件评选;

5)新生奖学金:每人每次10000-4000元,按条件评选;

6)单项奖学金:按单项奖励最高可至50000元,按条件评选;

7)创新基金:5000-2000元,按条件评选;

8)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每月按岗位考核发放600元,按条件评选;

2.未调学籍档案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助学金及优质生源奖学金。

三、其他

1.学校每年以考试形式招收人员从事教学、实验和行政管理工作,通过考试的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研究生可以优先录取留校任职,具体情况以学校人事处招聘计划为准。

2.本政策针对于2020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本政策由宝鸡文理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解释。

导师简介

        周旗教授1963年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级教授。现任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地理课程陕西省教学团队带头人、渭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重庆市、江西省科技厅项目函评专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Natural Hazards《干旱区地理》等刊物评审专家。获陕西省三秦人才、宝鸡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宝鸡文理学院首届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2项;省厅级项目10余项。在《地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分布出版教材2部。获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宝鸡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桑晓靖教授,196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1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宝鸡文理学院社科处处长。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员,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咨询专家,宝鸡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20152016年被授予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篇,主持并参与省、院级教改项目10余项,获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先后主持省级、市级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研究7项,出版专著1部,在重要、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宝鸡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

张伟峰教授,男,19618月生于陕西凤翔县,汉族,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管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区域经济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管理。现为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类国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外文4篇,被ISTP收录2篇。19996,入选宝鸡文理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并被授予“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3,入选宝鸡文理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并被授予“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称号。20093月,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09年主持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课题。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政府奖和院级奖10多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20多项,参加10多项国家级、省级、部级课题研究,著作4部。1999年获宝鸡市政府一等奖。获宝鸡市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二次。获宝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企业创新网络理论与实证研究》获2007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宝鸡 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及发展战略研究》获2017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人格论》2000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兼任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鸡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宝鸡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宝鸡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

刘辉教授,男,197711月生于陕西扶风县,2006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宝鸡文理学院任教,2013年作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在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学1年,目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在读,现为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学术带头人、宝鸡市就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宝鸡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

担任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主讲《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等课程。2012年获得宝鸡文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文科组一等奖;主持建设宝鸡文理学院重点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编写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1项,主持完成宝鸡文理学院教改项目2项;主要参与完成的《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获宝鸡文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荣获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奖。

近年来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创新创业问题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等15项,并积极参与完成宝鸡市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咨询项目等20余项;先后在《商业研究》《科技管理研究》《技术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CSSCI期刊4篇,ISTP检索收录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科研成果先后获宝鸡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5年荣获宝鸡文理学院科研年度人物称号。

马焱教授,女,1963年9月生,陕西乾县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生。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并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文化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和中小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先后承担了《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为联合培养(东北师范大学)的会计研究生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学》和《战略与风险管理》两门课程。

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基于文化视角的民营企业理财机制研究,陕西省科技厅,2016;以宝鸡民营高新企业为主体的财务文化机制创新研究,宝鸡市科技局,2015;2018年宝鸡市财政预算项目审核,宝鸡市财政局,2018;宝鸡市“十三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期评估,宝鸡市发改委,2019;宝鸡市渭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宝鸡市渭滨区政府,2019。发表的论文有财务学文化基因及其应用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二期;优化扶贫机制助推“一带一路”发展,新丝路,2019年第三期。

冯斌星教授,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及方向为经济发展战略、金融中介效率与发展、互联网金融。1989年7月,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2003年,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任教。1999年-2006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并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先后在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经管学院担任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2011-2012年,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主持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知识化经济发展是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2012C004),参与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关天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空间重构研究(2013C069),参与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信息消费驱动下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14JK1039),主持宝鸡市社科项目新常态下加快宝鸡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BJSKGH2016-07)。

专著有《效率观视角下的中国金融中介机构的演进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代表论文为《有效知识供给与中国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探析》,《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与战略构想》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九期全文转载。作为规划专家主持编写以下规划:榆林市定边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汉中市城固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吴忠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宝鸡市凤翔酒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川口河建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万红莲教授,女,民盟,博士,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宝鸡文理学院“学术带头人”。2004年和2010年6月于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分别获自然地理学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15年12月晋升教授。江西省科技厅特聘评审专家、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宝鸡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协调小组决策咨询专家、宝鸡市社科联特聘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变迁与资源开发、历史时期灾害、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在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rid Land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第四纪研究》《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高原气象》《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植物科学学报》《干旱区地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参编中小学教材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体育局以及宝鸡市地市自然和社科等各级各类项目20多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全国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Scientific Reports《干旱区地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赵建昌副教授,男,1974年1月生,甘肃省静宁县人,旅游管理硕士,无党派,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自2008年6月来宝鸡工作,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赵建昌高度重视实地调研,潜心研究宝鸡地区旅游业发展,调研足迹遍及宝鸡三区九县,对许多旅游行政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反复考察。赵建昌先后配合宝鸡市政协、社科联、旅游局、物价局及县区旅游局,参与宝鸡市、凤翔县、太白县、凤县、麟游县、陈仓区、金台区等市县(区)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人员培训及市场调研等工作,以及法门寺、太白山、钓鱼台、大水川、金台观、关山草原、嘉陵江源头、太阳市等景区的旅游发展工作,通过参与旅游规划评审、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价格认定及旅游安全保障等形式,积极为宝鸡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赵建昌先后申报并完成数十项各级研究课题,并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对宝鸡旅游业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课题《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及联合发展战略研究》分析了在关天经济区背景下宝鸡旅游业的发展路径,《旅游伦理建设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了旅游伦理背景下宝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项目《太白山景区旅游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及论文Community Cogni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ourists Disaster of Mountain Tourism-taking Taibai Mountain as a Case Study对太白山旅游灾害防治做了深入探究。他的研究涉及宝鸡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及优化、宝鸡旅游营销及形象提升、炎帝始祖文化及周秦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以法门寺为代表的宗教旅游合理化发展、秦岭旅游带开发、青铜器博物院公益性旅游发展、西府特色乡村旅游质量提升、宝鸡城市旅游综合体及目的地的形成、大企业运作背景下宝鸡旅游业发展新动态、太白山旅游发展与社区融合模式、大遗址保护背景下宝鸡旅游发展困境及出路、宝鸡县域旅游特色化之路、凤县全域旅游经验总结、西部山区旅游精准扶贫等问题。在对宝鸡地方旅游业发展近十年的跟踪研究基础上,2018年10月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宝鸡旅游发展研究》一书。

2016年9月,赵建昌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该书从旅游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对《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做了解读,对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热点问题有一定贡献。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国内的旅游扶贫,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批了教育部和陕西省社科联的旅游扶贫相关项目。

徐玉霞副教授,女,1978年4生,中共党员,理学硕士。先后承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经济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经济学》《生态整治案例分析》《资源科学导论》《环境学》《生态案例整治分析》等8门课程的教学。主要发表论文有:县域尺度下的陕西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2018年3月,干旱区地理.(CSCD来源期刊)第一作者;基于GIS的陕西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2018年1月,中国沙漠.(CSCD来源期刊)第一作者;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2014年3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SCD来源期刊)第一作者;近100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分析.2016年11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CSCD来源扩展期刊)独立;甘肃省河东地区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和区划.2018年5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SCD来源期刊)通讯作者;近60年宝鸡市主城区极端天气变化特征分析.2018年2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CSCD来源扩展期刊)通讯作者。研究的课题有:2015.09-2017.1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后退耕时代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2015D057)(已结题)(主持人);2016.09-2017.10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全球气候变化下陕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16JS005)(已结题)(主持人);2016.12-2017.07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宝鸡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对策研究(BJSKGH2016-15)(已结题)(主持人);2018.09-2019.05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宝鸡市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BJSKZX2018-40)(在研)(主持人);2016.12-2018.1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SGH16H168)(在研)(主持人)。

李春艳副教授,女,汉族,1979年6月生,陕西汉中人,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旅游民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盐业史研究》《社会科学论坛》《山西档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4项。主持省社科联项目1项,题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省教科所项目2项,题目分别为《周秦伦理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和《西周金文中的大学教育及其对当代高教改革的启示研究》;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题目分别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简书“胎产书”对<周易>优生理论应用研究》和《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的整理与研究》;省体育局项目1项,题目为《西周金文中的传统体育研究》;宝鸡市社科项目1项,题目为《全域旅游背景下宝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路径探究》。论文《浅议虢季氏诸器名与西周重大礼制问题》获宝鸡市社科联“虢文化”论坛征文一等奖;《弘扬周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获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厚德陕西大美校园”征文二等奖;《西周金文所见周王祭礼仪节刍议》获宝鸡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先秦动物保护伦理思想探微》获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战国末到西汉时期关中农业发展状况及原因探析》获宝鸡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金凤副教授,女,宁夏中宁人,硕士,毕业于宁夏大学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现任bat365官方网站专职教师,主讲《前厅与客房管理》《中国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旅游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分别主持1项《旅游市场营销》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和校级第11批教学改革项目。任教期间发布论文数篇,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项,陕西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获得1项宝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同时为太白山、法门寺、周原等旅游景区做相关旅游培训报告。

发表论文:乡村旅游本质的再思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17年第35卷第5期;.宝鸡市金台森林公园社区休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森林工程(RCCSE),2015年第31卷第2期;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与破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6卷第3期;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陕西关中地区休闲旅游开发思路与策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36卷第2期;宁夏红寺堡区旅游资源评价与绿色开发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36卷第2期;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竞合条件分析与路径选择,邢台学院学报,2016年第31卷第2期;宝鸡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新余学院学报,2015年20卷第5期;关于“旅游市场营销”重点建设课程的思考,高教学刊,2017年第18期;论陕西小吃产业的市场学开发,邢台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疯狂过山车”团队项目教学法哲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市场,2014年12第52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2013年第12期。

卫旭东副教授,男,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现任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生毕业。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学督导。从事地理学、地图学、旅游地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先后在《资源科学》《人文地理》和《水土保持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J]卫旭东,周旗.资源科学.2004(04)59;区域旅游协作区空间组织研究——以兰州、银川、西宁为例[J]卫旭东.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旅游非优区制约性分析及其对策[J]卫旭东.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18;太白山旅游SWOT分析与客源市场分类研究[J]卫旭东.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15;陕西省降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卫旭东,刘引鸽,缪启龙.水土保持通报.2004(04)。

郁耀闯副教授,男,汉族,1980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要围绕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问题,通过较为系统的土壤侵蚀过程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耕地、退耕草地土壤侵蚀过程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灾害风险认知理论,结合地理学核心思想,发现中国西部民众在灾害感知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异;此外,基于风险认知理论和有限理性模型,对秦岭南北7个景区的游客暴雨灾害风险认知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不同年龄游客对暴雨灾害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异。围绕上述工作,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Bio-systems Engineering《土壤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上。近年共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权威2篇,EI1篇,其它论文3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获2011年度宝鸡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陕西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王长燕副教授,女,1979年9月生,山东招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已主持和参与20余项科学基金项目,在权威、SCI、EI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项目主要包括:“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旱涝灾害链时空特征及其周期规律研究(18JS005)”;“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社会响应研究(2019Z007)” ;“空气污染风险情景下建设“生态宝鸡,幸福宝鸡”的对策研究(BJSKZX-201845)”;“宝鸡市空气污染的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KXJCZX-201808)”;“陕西黄土地层土壤水理性质时空差异研究(2010JS072)”。

学校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大道1号宝鸡文理学院高新校区

邮编:721013

联系电话:0917-3566382

宝鸡文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招生咨询QQ群:244943127


上一条:新东方在线2020校园招聘公告

下一条:火花思维2019届校园招聘

关闭